爱
劳
动
担
使
命
感
悟
二
十
大
躬
耕
新
时
代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10月30日下午,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洋带队赴奉贤庄行马路村开展“爱劳动、担使命,感悟二十大,躬耕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团委书记于爱涛、党委组织员马青及40余名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骨干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将同学们分成8个小组,进行1小时割水稻接力赛,由脱粒机对每小组收割的水稻脱粒称重,按照水稻的实际重量进行排名。同学们一边跟随农业专家学习使用镰刀收割水稻的方法技巧,一边用实际行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到田间地头。
2022级博士生党员刘江山给大家分享了他学习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劳动教育部分的感悟,他说:“在二十大报告里,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被写进党代会的报告。很长的一段时期,劳动教育在我们大中小学似乎消失了,二十大报告中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让我们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认识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比赛开始前张洋作动员讲话。她首先对马路村为同学们提供本次劳动体验的机会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在自然课堂中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环境学院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希望大家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活动开始后,大家迫不及待下田作业,干得热火朝天。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蓝天白云衬着稻田分外金黄,沉甸甸的稻穗挂满杆头,同学们忙碌的身影时隐时现,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大家相互鼓劲,相互学习,一茬茬水稻被收割而起,很快田里就出现一摞摞谷堆,全然一副丰收喜悦景象,最终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共收获稻粒871.4斤。
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F2016101班团支书连文高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华民族从来都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新时代的今天,劳动教育也必不可少。今天亲身参与学院开展的割稻子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我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多多参与自然课堂,从广阔的天地中吸取更多的知识。同时,看到联合收割机比人工劳动高数倍的效率后,我也明白,我们应当加强学习和进步,才能不被当前的社会淘汰。”
2021级硕士入党积极分子崔涵博说:“今天有幸参与到了学院组织的割水稻活动,虽然身体很累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一个多小时的劳动,使我体验到了农民的辛苦与喜悦,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品味劳动滋味,重温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倍感荣耀,正如总书记说的,幸福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要时刻铭记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不怕苦,能吃苦,在学习生活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宋宇轩说:“虽然割麦子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工作,但要做到省力、高效,其中也蕴含着不少的技巧,需要在实践中才能逐步体会到。在休息时,我们和当地村民们聊天交流,当得知他们一人一天能割两亩地的麦子时,我真切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我才劳作一个小时腰背就已隐隐作痛,而村民们却能坚持进行一天的高效劳作。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唯有在田间地头切身参与劳动,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其中“辛苦”的分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中,师生党团骨干奋勇争先,不怕吃苦,不仅体会挥汗如雨的劳动滋味,更加深刻感悟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体会到劳动才能创造美好明天,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环境学院自2019年春季始与马路村委会结对共建,博士生党支部先后走进试验田,果蔬基地,社区等,将科研论文真正写到了祖国大地。学院先后与马路村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挂牌全民赢三张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了博士生工作站,院长工作室,党员示范基地和设立马路奖学金,作为科研和党建交流的基站,建立长期互助共赢的关系。今后学院将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载体功能,实施系列劳动特色活动,真正把走向自然、回归生活、感悟生命融为一体。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用热情和汗水耕耘新时代的好青年。
图/文:吴凌彦、封立东、丁歆瑶、崔涵博、李名阅
编辑:黄子宁